阿里地委宣传部自2015年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阿里地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导向,压紧压实责任,强化措施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逐步兑现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一、阿里地区脱贫攻坚取得的主要成效
2016年,阿里地区确定打赢脱贫攻坚“五年任务、四年完成”的目标,精心组织编制了阿里地区“十三五”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同步搬迁、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等9个专项规划,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农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广大贫困群众物质生活极大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进一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年来,阿里地区累计实现减贫6214户23230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8.7%下降到零;阿里地区139个贫困村(居)全部退出;2017年、2018年,噶尔、普兰、札达、日土4县提前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措勤、改则、革吉3县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2281元,比2015年增加4781元,年均增速达到13%,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37元。2016年、2017年荣获全区综合评价良好市地,2018年、2019年荣获全区综合评价优秀市地。
二、阿里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做法
阿里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着力在精准识别、投入支持、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增强内生动力等方面下功夫、抓落实、求突破,统筹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七个强化”,大力实施“十大行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一)坚持“七个强化”,夯实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地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行署专员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确定8名地级领导干部统筹负责各专项组工作,抽调372名精干人员充实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力量,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协调、各部门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强化安排部署。阿里地委、行署先后召开50余次地委会、专员办公会、动员会、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边境小康村建设、高海拔生态搬迁、转移就业、动态调整、深度贫困县乡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等重点工作,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3、强化动态管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必先识贫”的重要指示,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摸清底数。制定实施《阿里地区脱贫攻坚数据不精准倒查追责制度》,压紧压实脱贫攻坚数据精准责任,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该进则进、该退则退”,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4、强化精准管理。按照精准化管理要求,地、县、乡制定了脱贫攻坚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按图销号,完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档资料卡册。建立五级精准扶贫工作台账,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地区有平台。因人因户因村制定脱贫措施和办法,做到一村一个脱贫方案、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人一套扶持措施。
5、强化资源整合。按照“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强化资源配置、优化扶贫项目资金,做到项目、资金、人力集中向贫困乡镇、村(居)倾斜。四年来,统筹整合中央、自治区、地、县四级财政涉农资金31.84亿元用于扶贫。截至2019年底,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016、2017年支出率达到100%,2018年支出率达到99.5%,2019年支出率达到93.3%。
6、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中央、自治区和地区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让干部吃透政策、群众知晓政策。强化“志智”双扶,坚持典型示范带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崇尚科学文明。持续强化感党恩教育、政策教育和示范教育,注重培育群众主体意识、提高巩固脱贫能力,做到既管“肚子”又管“脑子”,激发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促进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7、强化督导考核。建立脱贫攻坚定期督查制度,实现督导检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把脱贫攻坚纳入地、县年度考核体系和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综合考核考评及述职内容,严格考核奖惩,严肃追责问责。
(二)实施“十大行动”,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阿里地区紧紧围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完善各项政策举措,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全局,实施“十大行动”。
1、大力实施产业扶贫行动。坚持正确处理好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农牧民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关系,把建产业、兴产业、富产业作为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期脱贫、增收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的长久之策和固本之举,积极培育种养业、发展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业、商贸流通业等扶贫产业,探索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带贫益贫模式,不断提升产业质效,巩固利益联结机制。截至2019年底,完工产业扶贫项目73个,利益联结贫困群众12497人,直接受益5569人、年人均增收1450元,产业脱贫6588人。建立一个产业项目“有一个地县级干部牵头的专门班子负责指导监督管理,有一本资料完整、装订规范、方便查阅、绩效评价、公告公示、资产管理、风险防控等档案台账,有一套规范科学的利益联结、受益分配、经营管理制度”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安排92名地县级干部负责指导监督管理88个扶贫产业项目,做到建成一个、规范一个、运作一个、发挥效益一个。
2、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行动。坚持正确处理好易地扶贫搬迁向城镇聚集和向生产资料富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聚集的关系,采取大集中与小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整合资金11亿元建成3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89户7786人全部实现搬迁入住。规划配套产业项目41个,与4794名搬迁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每个搬迁户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稳定就业。41个配套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工34个。大力推进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十项提升工程”和商业网点、便民超市、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搬迁群众转变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主动融入当地生活,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目标。
3、大力实施转移就业行动。坚持岗位开发、就业培训、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便就业。落实地县级干部帮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2019年,阿里地区818名应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全就业,就业率达100%。持续整合水电路讯网、教科文卫保等涉农项目,凡是400万元以下、技术要求不高、贫困群众有能力承接的项目全部交由当地贫困群众参加的农牧民施工队实施,让更多群众通过直接参与工程建设获得更多收入。2016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412期14279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6556人次),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27167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转移就业9159人次),劳务收入2.18亿元。
4、大力实施生态补偿行动。坚持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贯彻落实生态补偿脱贫政策,按照低收入群众界定标准和享受生态补偿岗位的低收入群体范围,全面核查8大类生态岗位兑现情况,确保全地区生态岗位人岗相适。四年来,累计落实生态补偿岗位11.58万人次,兑现补助资金36036.28万元。2020年2月,根据新标准重新认定生态补偿岗位20613个。
5、大力实施教育扶贫行动。积极落实教育“三包”和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制定《阿里地区贫困学生资助暂行办法》,明确资助标准、申报流程、审批程序,确保教育资助金精准兑现,保证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有书读。四年来,累计兑现“三包”政策资金77555人次27259.43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291人次841.48万元,完成扶贫专项招生290名和1856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随迁入学。
6、大力实施社会兜底行动。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统筹实施各类救助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四年来,累计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12644人次1952.9万元,落实临时救助6524人次1163.3万元,落实城乡医疗救助12255人次2522.5万元,落实农村低保12669户33880人次5539.1万元,落实特困人员救助2030人次1551.1万元,落实孤儿集中收养612人次991.4万元。
7、大力实施金融扶贫行动。用足用好特殊金融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专项金融扶贫机制,制订实施《阿里地区金融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四年来,金融机构发放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692户2.33亿元。其中,2019年发放金融精准扶贫到户贷款资金7782万元,新增贷款户数1870户。
8、大力实施健康扶贫行动。认真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努力实现农牧民群众救治有希望、医疗有支持、健康有保障。农牧区基本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555元,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达到297人,其中持证医疗专业技术人员106人。大力推进“三个一批”救治制度,开展大病集中救治636人、慢性病签约服务救治1926人、重病兜底救治81人,救治率均达到100%。
9、大力实施援藏扶贫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会议精神,积极争取“两省三企”援藏项目资金、干部人才支持,为阿里地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助力。四年来,累计实施援藏扶贫项目89个,落实资金12.9亿元,援藏资金的80%以上统筹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启动实施医疗人才和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选派159名骨干医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对口支援的河北、陕西两省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电网三家央企交流学习,对口支援省市、央企吸纳阿里籍高校毕业生就业74人;协调“两省三企”加大对脱贫攻坚领域急需人才的支持力度,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达到120名,与第八批相比增加12%。开展“十企帮十村”行动,落实企业帮扶资金2058万元,带动3439名贫困群众脱贫。
10、大力实施结对帮扶行动。建立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村(居)干部脱贫攻坚考核评价体系,阿里地区1.4万名干部结对帮扶2.31万贫困群众,深入村(居)走访调研,帮助村(居)协调项目41个,资金1861.87万元,理清发展思路606条,制定帮扶措施647条,帮助解决“三就”“两保”“六通”等实际问题328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932件,捐款捐物304.86万元。持续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掌握结对帮扶家庭信息,找准致贫原因,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帮扶举措,与帮扶群众连上“亲情链”、架起“连心桥”。
三、阿里地区脱贫攻坚取得经验的基本总结
四年来,阿里地委、行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积累了经验。一是加强领导是根本。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建立“地区直管、县抓落实、乡镇专干、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压实责任、尽锐出战、集中攻坚。二是精准扶贫是要义。严格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加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动态管理和跟踪监测预警,强力推进生态富民、边境小康村建设、高海拔生态搬迁等工作,实现扶贫对象精细化管理,扶贫资源精细化配置,扶贫对象精准化扶持。三是资金投入是保障。坚持用足用好中央、自治区特殊金融优惠政策,加强地县资金统筹整合,优化资金配置,强化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率,把资金、项目、举措向深度贫困县乡倾斜,形成了支持深度贫困县乡脱贫攻坚的强大投入合力。四是各方参与是合力。坚持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援藏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五是从严从实是要领。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真督实导,坚决整治脱贫攻坚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六是群众参与是基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感情沟通,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用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